儿童游乐园如何进行科学分区?
儿童无动力乐园作为儿童户外游憩的重要场所,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的空间,更是他们接触自然、学习技能和社交发展的重要场所。
那么,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,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发布的《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》(T/CHSLA 50010-2022)为我们提供了专业指导。
根据《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》,儿童游憩场地应根据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进行分区设置。
合理的分区设计不仅能保障儿童安全,还能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求。
按年龄分段建议将儿童活动区域分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区(6岁以下)、学龄儿童区(7岁~12岁)和少年活动区(13岁~17岁)。
一、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区(2-6岁)
1.核心需求:2-6岁时期是安全第一,安全启蒙与感官探索。此阶段是儿童感官发育和基础运动技能发展的关键期。
核心需求是激发感官,发展基本运动技能(走、跑、爬、跳),进行模仿和角色扮演游戏。
2.设施配置要点:
(1)触觉:配置玩沙区(配备小铲子、模具)。

(2)听觉与视觉:设置传声筒、色彩明快但柔和的彩色面板、风铃等。

(3)基础体能训练:提供小幅度的摇荡设施(如弹簧摇马、低矮秋千)、平衡木(离地高度仅10-15厘米)、以及钻、爬难度低的微地形游乐。

二、学龄儿童区(7-12岁)
1.核心需求:7-12岁此阶段儿童精力旺盛,渴望挑战,社交需求强烈,是发展力量、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时期。游乐设施以体能挑战和社交协作为主。
2.设施配置要点:
(1)复杂的综合器械:引入大型组合攀爬架,融合滑梯、绳网、攀岩墙、吊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,创造多条上行与下行路线,增加探索性。

(2)力量与技巧型设施:
攀爬类如竖状绳网、轮胎攀爬墙、猴杠等。
滑行类如可设置较陡、较长或带有弯道的滑梯,以及需要乘坐滑毯的波浪滑梯。

三、少年活动区(13-17岁)
1.核心需求:13-17岁的少年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玩耍,而是挑战、社交和自我认同。将传统的“设施”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可供挑战和掌握的“技能模块”,鼓励青少年通过完成挑战来获得成就感。
2.设施配置要点
(1)高空与勇气挑战模块
此模块旨在征服高度与心理恐惧,培养勇气和风险评估能力。
高空拓展网络:设计一个融合高空滑索、摇摆桥、绳网隧道、独木桥的综合性高空设施。玩法不是简单通过,而是设定挑战路线和时间,鼓励他们记录并突破自己的成绩。

(2)益智科普
阿基米德水世界:一套大型的水力传动系统,包含阿基米德螺旋取水器、水车、闸门、导流槽和重力水锤。
玩法是团队协作完成一项“水利工程”任务,例如:通过协同操作螺旋取水器将水提升至高处水槽,利用水流驱动水车以触发某个机关(如敲响一个钟),最终让水流安全导入蓄水池。整个过程需要规划顺序、计算水量和理解势能与动能的转换。

科学的无动力乐园设计,本质是构建一个支持儿童全龄段发展的成长支持系统。
从幼儿的感官启蒙、学龄儿童的体能协作到青少年的挑战创新,分层设计不仅保障安全,更精准匹配各阶段发展需求。将乐园从单纯的游戏场升华为激发潜能、培育智慧与勇气的自然课堂,为城市筑就真正尊重儿童成长的友好空间。